<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長壽山居元夕

      金朝 / 元好問
      古詩原文
      [挑錯/完善]

      微茫燈火共荒村,黃葉漫山雪擁門。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黃昏。

      譯文翻譯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fragilecpr.com]

      隱約的燈火閃爍昏黃,寂寞地陪同荒涼的山村,枯黃的樹葉落滿了山嶺,厚厚的積雪擁塞著柴門。

      三十九年的人生,經歷了無限世事,只留下孤獨的身影,相伴我度過黃昏。

      注釋解釋

      ①長壽山居:是詩人在內鄉縣白鹿原東崦(yān)修建的書齋。元夕:即元宵,農歷正月十五。

      ②微茫:隱約,模糊。

      ③漫:滿,遍。

      ④三十九年:詩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至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恰三十九歲。何限事:無限事。

      創作背景

      《長壽山居元夕》作于金哀宗正大五年 (1228),正大四年,詩人由河南鎮平令政任河南內鄉令,不久,老母病逝,詩人丁母憂居喪于此縣境內的長壽山白鹿原鄉,此詩寫于次年元夕。

      正當元夕時節,下了一場大雪。俗有謂“瑞雪兆豐年”,照道理本應心情歡暢,作為久盼人民得溫飽的父母官,更應該舉酒而預祝來年豐瑞。然而,由于詩人幾經避亂流亡,親眼看到蒙古軍的屠城殺戮,親自目睹了 “亂余村落不見人” (《高門關》) 的慘象,親自體會到“六年河朔州,動輒得謗訕”(《別李周卿》)的坎坷與苦衷,因而心情特別沮喪;現在又因母亡居喪,就更是意緒難振了。詩中的暗淡寂苦雖然都是荒村實景,實際也與詩人此刻意緒相關。

      “微茫燈火共荒村,黃葉漫山雪擁門。”這是詩人居喪處的山村實景。雖為正當年節時刻,但由于山村貧瘠,山農們家家都不過是“微茫” 的燈火,全不見敬神時那種燈火輝煌的景象。“共荒村”三字,寫出了處處貧寒,一無例外。次句由 “黃葉漫山” 和“雪擁門”兩幅畫面組成,這既是山村年關時忽降大雪的自然實景,也說明了此地人民的寒苦,既聽不到賀新年的爆竹之聲,也看不到祝福新歲的喜慶場景。

      “三十九年何限事”,感慨邃深。在這三十九年當中,金統治者日趨腐敗,元蒙古軍入侵,僅其家鄉忻州,入侵者一次屠城,就殺死人民十余萬(《中州集·王萬錘傳》)。幸存的人民,也都過著“軍租星火急……鞭樸傷汝肌”(《宿菊潭》) 的痛苦生活。所到之處,看到的多是“并府虛荒久,大城如廢村” (《婁生北上》) 的荒慘景象,這種情況何日可了?他親為縣令,想幫助人民 “努力避饑寒”又何曾做得到! 在外民族入侵的情況下,人民處在了 “想為奴隸而不可” 的時代,而詩人自己,也是事事難為,一事無成! 這“何限事”寄托了詩人多少深沉的慨嘆!而“只留孤燈伴黃昏”正表現了詩人痛苦、孤寂而又無可奈何的心境。

      本詩純系白描,質樸無華,而這種筆調,也正適合表現國難居喪而又憂國憂民的思想心緒。

      詩文賞析
      [搜索 國學夢 即可回訪本站]

      《長壽山居元夕》表達了母親去世后對于親人的懷念,孤身一人的孤寂;②表達了作者對百姓在戰爭中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③表達了作者對敵軍侵犯國家的憤恨和心痛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在出世與入世的選擇中,文人士大夫依舊掙脫不了俗世的樊籠,更不能游軔其中以暢然。即使是在隱盾避世之后,仍欲罷不能。正因為思緒如此,乃至情至性之表現,其終于憂患之情貫穿始末。此詩作于金哀宗正大六年己丑年(1229)左右。作者時已移居長壽新居。“結茅菊水之上,聚書而讀之。”是其生活寫照的一面。細讀此詩,蒼茫悲涼之氣充盈全篇。作者取燈火微茫,荒野孤寂,漫山黃葉紛飛,白雪爬滿門檻之意象,開篇視野開闊,再頡取單影伴黃昏之情,歷目目,思渺渺,憶往昔,感今生,徒有一腔悲涼。

      此詩既作于元夕,即正月十五元宵節,令人不能不感受到詩人本身的憂郁。雖在此佳慶之際,家已團圓,但國未團圓,遠山之外的金朝廷越來越受到來自蒙古鐵蹄的威脅,作者雖身居山野,但憂國之思未斷,本民族之情依舊。說到元宵節,其起源很古老??梢栽从谶h古人類在過節時以火把驅邪。由于是夜里進行,自然要打著火把,后演變為元宵節。 由此不難理解首聯估計是作者見元宵將末,望蒼茫大地,感慨系之,有亂世之憂懷。再疊加幾個悲涼意象直接鋪陳蒼茫之景。

      頷聯中有“山”一意象。據羅大經《鶴林玉露》有云: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之“憂端如山來,hong洞不可掇。”徐俯詩曰:“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皆言愁緒。作者見山味愁,但更重要的是山外的時勢。時蒙古大汗窩闊臺已舉兵南下侵金。金朝的抗蒙救亡進入艱難階段,但仍金軍有攻防能力,時有捷報。同時該聯再加述之黃葉,白雪,此自眼中常景, “擁”字用的有點吸引眼球。

      頸聯轉而追憶三十九年之經歷,也是失意?;蛟S是感慨功業未就,又無奈吧。 尾聯依舊是在訴說悲涼與孤寂。初讀此詩,覺有一股蒼涼,進而跟著一同感受。但過后想想,始終還是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哀而不傷”,還是缺少點什么。

      《長壽山居元夕》前兩句寫凄涼蕭條的景色,這是詩人冷清孤寂心境的寫照;后兩句由景抒情,是外景與內情契合而激起的心靈的顫動。以景顯情,情景交匯,使這首詠嘆節令的絕句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憂國憂民的情感是遺山詩歌的主旋律。“黃昏”是遲暮感、沒落感的象征;與黃昏為伴,意味著詩人在獨自為自己的遲暮、金朝的沒落而深深地憂傷。在詩人的心目中,元夕時熱鬧也好,清冷也好,都排遣不了他濃重的家國之恨。這正是元好問的可貴之處,也是這首詩蕭條冷落之中的積極內涵。

      作者介紹
      [挑錯/完善]

      元好問 :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詳細]

      元好問的名句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長壽山居元夕古詩原文翻譯賞析-元好問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