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散潘公墓志銘
(宋)呂祖謙
公諱好古,字敏修,一字伯御,處之松陽人。公樂易安恬,甚似其先人。自為童子時,祓除邀嬉,委已于學。母葉夫人愛之尤,每抑止之,公愈自力。少長,入成均,從四方士游,聞見日博。京都失守,有諜虜剽諸生者,公方與同舍郎環坐,虜且至,眾駭費,或勸趣自裁。公徐曉坐人曰:“死當擇所,未見虜逆自斃,與自經溝瀆伍耳。”既虜入兩齋,亡所得,舍去。事定,眾皆以識度歸公。公事復州①孝,晝夜淬厲,蘄世科以慰滿其意,再試禮部,輒不偶。郊祀任子,復州屢欲上公名,公固辭,復州亦不能強也。后子景瑋秩,得封其親,命書數下,公以前嘗止復州之奏,慨然曰:“辭父澤而安子榮,寧吾志耶?”
紹興丙辰歲大侵婺米斗千錢公既發廩不足則槖厚貲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貸之秋稔,民勸趣償惟恐后,公閔民償之不易也,視初貸復絀其一。甲子歲水,并舍有僧廬,公挈孥棲其危。水怒張,屋廩廩欲仆,眾方左右視,迫怵亡計。險望波濤間,有棹舟至者,呼公亟濟。僮仆相賀更生,前扶公即舟。公顧同避者尚數十人,嘆曰:“吾去是曹其魚矣!”乃諭舟人,姑置己,先載余人,舟人曰:“吾德公長者故犯險脫公耳。”公曰:“此距平陸不十里,汝不憚一往反之勞,厄此者皆汝生之也。”舟人義而從之,眾畢濟,公乃濟。其于死生緩急之際,先人后己如此。婺田恃陂塘為命,天不雨,尺競寸攘,斗鬩斃踣者相望。公有塘曰葉亞,溉數百頃,獨聽民取之。斥塘下田以廣潴蓄②,或獻疑以膏腴可惜者,公曰:“鄉鄰安則吾安矣。”
獨喜著書,有《詩》《春秋》《語》《孟》《中庸》說,合五十一卷,他書亦數百卷。自公之歿逮其葬,稚耄矜寡嘗受公施者,拜走號哭于堂、于門、于途,其聲相及,鄉之人雖澗隈山曲,承公訃,皆倚耒投耜,戚戚有惋怛色。嗚呼,是豈茍然者哉!
(選自《全宋文》,有刪改)
【注】①潘好古的父親晚年曾被任命為復州的官員。②瀦蓄:蓄洪貯水。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紹興丙辰歲/大侵婺米/斗千錢/公既發廩不足/則槖厚貲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貸之/
B. 紹興丙辰歲/大侵婺/米斗千錢/公既發廩/不足則槖厚貲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貸之/
C. 紹興丙辰/歲大侵/婺米斗千錢/公既發廩不足/則槖厚貲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貸之/
D. 紹興丙辰/歲大侵婺/米斗千錢/公既發廩/不足則槖厚貲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貸之/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成均,相傳遠古五帝時代的學校名成均,進入周朝,大學仍沿用了這個名稱,后來就成了歷朝官辦最高學府的泛稱。
B. 禮部,中國古代官署之一,管理全國學校、科舉考試,銓選考察官員,負責藩屬、國際交往等方面的儀制。長官為禮部尚書。
C. 郊祀,中國古代君王在一年中某些重要時日,帶領諸大臣依據禮法于國都郊外祭祀上天,感恩上蒼,為百姓和國家祈福。
D. 甲子,干支紀年或記歲數時,六十組干支循環一周稱為一個甲子,共六十年。干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一年稱“甲子年”。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京都淪陷后,有情報說敵兵將劫走學校中學子。在大家驚恐失措有人提議自殺時,潘好古勸退敵兵,使諸生安全度過劫難。
B. 鄉里發大水,潘好古攜家眷與鄉親一起在僧廟避難。房子將要倒塌,有人專程前來搭救潘好古,他勸船夫先救眾人,最后撤離。
C. 大旱之年農夫們為爭尺寸水源大打出手,死傷累累。潘好古卻開放自家的水塘,讓農夫灌溉,又開挖自家的良田以貯水抗旱。
D. 潘好古喜歡著書立說,著作頗豐。他聲名遠播,深受愛戴,去世以后無論是得到過他恩惠的人,還是聽到這個噩耗的鄉鄰們都非常悲痛。
13.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辭父澤而安子榮,寧吾志耶?
(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蘭亭集序》)
14. 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潘好古的形象特點。
【答案】
10. C 11. B 12. A
13. (1)拒絕父親帶來的恩澤(祿位)卻安享兒子帶來的尊榮(詔命),難道是我的心愿嗎?
(2)(我)本來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虛無荒誕)的,把長壽與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虛妄之談。
14. ①器識過人:諸生聞敵而欲輕生,潘好古以理相喻,挽救了諸生。②淡泊功名:獨愛著書,拒絕以父蔭得官以子秩而受封的待遇。③急公好義:災年為民減負,早年為民供水,逃生之際先人后已。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斷句的能力。
句意:紹興丙辰年,收成特別不好,婺州一斗米賣一千錢,先生開倉放糧后還是不足,就裝了大量的錢買來別的州郡的糧食,降價十分之三借給災民。秋天豐收了,百姓們爭先恐后地迅速償還借貸,先生同情百姓還債艱難,比照剛借出的時候又減去了一成。
“歲”在句中是主語,表示年收成,故應在其前斷開,排除AB;
“婺米”在句中是主語,“婺”是修飾成分,中間不能斷開;“則”在句中是聯詞,表示承接,可在其前斷開,故排除D;
故選C。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B.“銓選考察官員”說法有誤。銓選考察官員不是禮部的職能,而屬于吏部。
故選B。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潘好古勸退敵兵”理解有誤。原文說的是“既虜入兩齋,亡所得,舍去”,意思是敵兵進入左右兩齋后,一無所得,丟下他們離開了。
故選A。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辭”,拒絕;“澤”,恩澤(祿位);“安”,安享;“寧……耶”,難道……嗎?
(2)“固”,本來;“一”,形容詞作動詞,把……等同起來;“彭殤”,長壽與短命;“妄作”,虛妄之談。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據文中京都失守時潘好古的言行“公方與同舍郎環坐,虜且至,眾駭費,或勸趣自裁。公徐曉坐人曰:‘死當擇所,未見虜逆自斃,與自經溝瀆伍耳。’”以及人們的評價“事定,眾皆以識度歸公”可看出他器識過人。
根據文中潘好古的言行“公事復州孝,晝夜淬厲,蘄世科以慰滿其意”“復州屢欲上公名,公固辭,復州亦不能強也”“辭父澤而安子榮,寧吾志耶?”可知他獨愛著書,拒絕以父蔭得官以子秩而受封的待遇。由此可看出他淡泊功名。
根據文中“公既發廩,不足則槖厚貲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貸之”“公閔民償之不易也,視初貸復絀其一”“乃諭舟人,姑置己,先載余人”可看出他災年為民減負,早年為民供水,逃生之際先人后已的急公好義品格。
參考譯文:
先生名叫好古,表字敏修,還有個表字是伯御,是處州松陽縣人氏。先生喜歡過平淡寧靜的生活,與他的前輩很相似,自從開始讀書,就放棄了游玩嬉樂,專注于學業,母親葉氏特別疼愛他,常常對他的刻苦加以抑止,先生卻愈加主動發奮。稍微長大一些,進入了高等學府,與各地讀書的士人交游,見聞一天天廣博。京都淪陷,有情報說敵人劫持了眾學子,先生正與僚友圍坐在一處,敵兵將至,大家十分驚恐,有人提議趕緊自殺。先生緩緩地曉喻在座的人說:“死應當有所選擇,沒見到敵人就自殺,不過與在困境中上吊的人一樣而已。”敵兵進入左右兩齋后,一無所得,丟下他們離開了。事態平息后,大家都拿有見識和器度來贊美先生。先生侍奉父親很孝順,白天黑夜很盡力,希望能考中科舉讓父親滿意,結果兩次參加禮部的考試都失敗了?;噬辖检霑r蔭補官員后代,他父親多次要報上他的名字,他卻堅決推辭,父親也不能勉強他。后來他兒子景珪的品級,能夠封先生的官,詔命多次下達,先生因為先前阻止了父親的奏報,感慨地說:“拒絕父親的恩澤卻安享兒子帶來的尊榮,難道是我的心愿嗎?”
紹興丙辰年,收成特別不好,婺州一斗米賣一千錢,先生開倉放糧后還是不足,就裝了大量的錢買來別的州郡的糧食,降價十分之三借給災民。秋天豐收了,百姓們爭先恐后地迅速償還借貸,先生同情百姓還債艱難,比照剛借出的時候又減去了一成。甲子水災之年,鄰舍有僧廟,先生帶著兒女棲身高處。水勢迅速上漲,房舍危險將要倒塌,大家正向左右瞻望,緊迫恐慌之際,無計可施。遙望遠方波濤之間,有人劃槳行舟而至,叫先生趕緊渡水離開。僮仆們互相慶賀得以重生,上前扶著先生上船,先生看看左右一起避難的還有幾十個人,嘆道:“我離開了這些人都要被洪水吞噬??!”就對船夫說,暫且丟下我,先載其他人離開。船夫說:“我感激先生是個德高望重的人所以冒險來救您脫險的啊。”先生說:“這里距平原陸地不足十里,你不要畏懼往返的辛勞,受困此處的人都是你讓他們活下去的。”船夫為其大義所感動,就聽從了他,大家都渡完了,先生才渡過去。他在死亡的緊急時刻,就是這樣先人后己。婺州的農田依仗狹小的池塘存在,天不下雨,一點點水坑都要爭搶,爭斗而死的人很多。先生有個名為葉亞的池塘,灌溉幾百頃土地,唯有先生聽任鄉民取水。他還開挖塘下的土地用來擴大貯水面積,有人覺得用肥沃的土地來貯水值得惋惜,提出疑問,先生說:“鄉鄰平安我就平安了。”
先生偏愛著書,有《詩經》《春秋》《論語》《孟子》《中庸》等著作的解說,共計五十一卷,其他著作也有幾百卷。從先生去世到下葬,曾經受過他恩惠的孩童老人鰥夫寡婦們在堂內、門前、路上奔走號哭,那哭聲連成一片,鄉民們即使在山澗溝壑,聽到他去世的消息,都放下手中的農具,悲悲戚戚呈嘆惜悲痛之色。唉,這難道是一般人隨便能做到的嗎?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