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儒風大家
我們常說:血濃于水。
親戚之間有血緣紐帶,關系往往是牢不可破的。
但是現在親戚之間的情分卻愈發淡了,這是什么原因呢?
其實,老祖宗兩句話就說清了。
01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很多大學里很好的同學,一旦畢業就沒了聯系。
過上兩三年,就在彼此的通訊錄里消失了。
生活沒了交集,自然關系就談了。
朋友如此,親戚也是如此。
兄弟姐妹成家之后,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要照顧的家人。
慢慢地來往也就少了。
距離上的疏遠,時間上的流逝,親戚的感情也就愈發淡了。
所以古人說: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但是很多人在相處的時候,卻很少注意到這一點。
經常逾越分寸。
年輕人比較反感過年。
因為每到過年,就有七大姑八大姨問東問西。
工資多少,結婚了嗎,要不要生孩子,要不要二胎。
在年輕人看來,這是個人隱私,這不應該被追問。
他們覺得:來往不是很多,管得倒是很多。
久而久之,關系就更難融洽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生活,都有自己不愿意讓別人知道的私事。
如果一味扒人隱私,只能讓親戚越來越反感。
人生有尺,感情有度。
親戚家的事,愿意說,就聽著,不愿說,也不要亂打聽。
尊重隱私,恪守界限,才能維系親情。
02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人情冷暖,自古皆然。
人窮的時候,親戚很少來往;一旦發達了,就算你住的再偏,也會有人來找你。
朋友的大伯是村里第一個考上的大學生。
大學畢業之后,留在城里當了公務員。
熬了十幾年,成了科長。
看到他出息了,過去的親戚就找上門來。
有借錢的,有讓幫忙介紹工作的,還有讓介紹對象的。
開始的時候,大伯還盡量幫襯,但是時間一長,找上門的親戚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過分。
大伯一怒之下,和親戚吵了起來,打那以后,再也沒有往來。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說過:“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并不在于是否是親戚,小時候常常把親戚二字看得美好而重要。
長大了,開始獨立生活才知道親戚關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設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
過去是宗族聚居,大家都在一個村里,平時春種秋收,抗旱防澇都需要團結在一起,可謂是榮辱與共。
親戚之間有互相幫襯的義務,如果有人發達了,那么所有親戚都跟著沾光。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大家進城工作,周圍都是陌生人,大家都是在一個陌生人的世界里獨自打拼。
和他關系更親的反而是朋友、同事。
親戚以親情之名一味索取,不知感恩,只能招人厭惡。
人和人之間是相互的,彼此幫襯才能走得更遠。
清官難斷家務事,親戚之情,剪不斷,理還亂。
與親戚相處,既不能過分疏遠,也不能太過親密。
保持分寸,懂得感恩,親戚之間才能溫暖長久。
關鍵詞:國學智慧